■ 網絡現象 便利和個人化的網絡服務有賴用戶提供的個人資訊和過往的瀏覽記錄,可是你知道在享受簡單快捷的服務的同時,遺留了多少網絡足跡嗎?網絡足跡指用戶在使用網絡時留下的資料,包含了個人私隱、通訊記錄、喜好 […]
由六月引發《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逃犯條例)修例風波以來,網上不但充斥假消息,連具有公信力的新聞機構亦有「炒車」的情況,很多人被所謂的「真消息」蒙蔽。網絡消息層出不窮,以下是網絡上見 […]
Fact Check 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思考方式 元朗襲擊事件前後,流言滿天飛,有的不幸成真(西鐵站襲擊市民),有的集體炒車(孕婦受傷),有的依然無從證實(黑幫阿嫂受波及)。 過去兩個月,整場修例風波產生了前所未見的 […]
大批戲迷期待已久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2019年4月上映,除了不少人因害怕「被遺忘」而掀起追看熱潮,還帶來席捲全球的「劇透」、「爆雷」(即有人預先透露劇情)恐慌。未觀看該電影的網民為了「自我保護」各出奇招:有人提 […]
藝人在車廂內有親密舉動的影片曝光,被揭出軌醜聞。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表示,的士屬半私人空間,若將片段用於收集資料目的以外的用途,或違反《私隱條例》,違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5萬元和監禁兩年。如當事人因此而蒙受損失, […]
■現象分析 「網絡直播」一詞相信你和我都不會陌生,因為網絡直播躍升成為未來的主要網絡活動,有賴智慧手機及4G網絡的普及,網民可以隨時以手機觀看即時影音,大大加速了網絡直播的發展,包括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直播自己的生活與朋友分 […]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人人拿起手機拍照、錄影,更可隨時隨地上傳相片或影片到社交媒體、網上論壇。當遇到不公之事,不少人寧願偷偷拍下來,再以正義之名放到網上讓大眾審判,卻未必會作出如當面表達意見或調停等實際行動。最終,事情大多 […]
你有試過看Instagram(IG)限時動態看到無法自拔嗎?一打開IG,便可以欣賞朋友的動態,或令人在短時間內沉迷。限時動態的功能讓用戶可分享大量相片和影片,同時發揮創意製作自己的專屬短片,再加上文字、塗鴉工具和其他創意 […]
踏入12月,節日燈飾亮起,聖誕歌曲高奏,情人愛侶都外出歡度佳節,此情此景,難免令單身者感到羨慕,再聽到「Merry Merry Christmas, Lonely Lonely Christmas」等講述寂寞聖誕的歌詞, […]
假設原價1288元的貨品,特價428元限量發售,你會心動嗎?11月11日「光棍節」後,12月又有聖誕節,購物旺季來臨,網購平台更推出形形色色的購物優惠。即使你原本沒有購物意欲,但商品宣傳廣告鋪天蓋地,你也被迫接收各種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