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數碼時代下的新產物:讓人工智能陪伴自己,「AI伴侶」還是「AI絆侶」?
科幻劇集《黑鏡》有一集超經典的單元叫〈馬上回來 BE RIGHT BACK〉,講的是女主角Martha因為太想念過世的男友Ash,在朋友推薦下使用了一個超神奇的新科技。這項技術能夠通過社交媒體和各種數據,重建已故者的數位分身,讓使用者可以跟他們聊天互動,就像他們還在人世一樣。 以前看這種劇情還覺得「那只是電影劇情吧」,但隨著AI技術急速進步,科幻正在變成現實!現在各種AI聊天軟件,你只要輸入幾行角色設定,就能立刻創造出心靈導師、虛擬朋友,甚至是完全客製化的「A.I. 伴侶」。那麼,這些A.I. 伴侶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 A.I. 伴侶的魅力 (一)24/7隨叫隨到的情感支持 ❤️ AI不用睡覺、不會累,可以隨時回應你的訊息,讓你隨時隨地都有人聊天。無論是凌晨三點的崩潰大哭,還是放學後想找人傾訴,它們都會立刻回覆你。最棒的是,AI不會嫌你煩,也不會批評你的想法或情緒,讓你能夠超自在地表達內心世界,並得到即時的鼓勵和安慰 (二)「重現」逝去的人 ⚰️ 南韓科技公司DeepBrain AI推出了一項驚人的「虛擬人」技術。他們聲稱只要輸入大量數據,AI就能重現死者生前的回憶、外表,甚至是說話方式。這樣一來,想念逝去親人的人就能與這個「數位分身」對話,彷彿他們還在身邊一樣。 看似美好的背後… 雖然AI科技能夠創造出超像真人的角色,跟我們聊天甚至深入交流,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真正溝通」嗎?那些看似用心的一字一句,背後真的有情感嗎? A.I. 伴侶的缺點 (一)無法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 ❣️ 就算AI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難過」或「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這些回應看起來很有同理心,但實際上,AI的對話只是基於演算法和大量數據的訓練結果。系統只是辨識你的文字,然後給出最適合的回應,而不是真正感受到你的情緒。就像是背台詞的演員,而不是真心的朋友。 (二)小心過度依賴 👫🏾 如果習慣了什麼事都跟AI傾訴,可能會漸漸產生依賴,減少與真人互動的機會和意願。與真人相處可能會有摩擦、爭執或誤解,但這些都是人際關係的自然部分。AI總是給出完美回應,如果太習慣這種互動模式,反而可能讓我們在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人際關係時感到不知所措。 (三)資料安全有隱憂 🚫 目前AI平台對用戶數據的使用和保存還缺乏明確的法律監管。你和AI的私密對話可能被公司讀取或儲存,一旦公司保安出問題,你的個人秘密就可能被駭客竊取。想像一下,你跟AI分享的心事、煩惱甚至是個人資料,都可能有被外洩的風險! 聰明使用AI,平衡虛擬與現實 在這個AI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既不需要完全拒絕這項新科技,也不應該毫無保留地依賴它。以下是幾個讓AI成為你生活助手,而非絆腳石的小貼士: ✅1)遵守AI使用智慧法則 ⚖️ 把AI當作生活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情感的唯一出口。每天設定使用時間,避免沉迷。如要使用的話,避免向AI透露太多個人資料,如全名、住址、學校名稱等敏感資訊。 ✅2)先關注心理健康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感到長期情緒低落或焦慮,與其只跟AI傾訴,不如勇敢向專業心理諮詢師或信任的成人求助。你亦可透過運動、冥想等方式,學習自我調節情緒,提升精神健康。 AI可以是我們的好助手,但永遠無法取代真實的人際連結。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別忘了真正的情感交流需要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理解。無論未來AI如何進步,人類情感的獨特性和溫度,都是無法被複製的珍貴寶藏。畢竟,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從來都不是與螢幕對話,而是與真實的人一起創造的點點滴滴。

混沌少年時:新世代的親子溝通藝術
//混沌少年時:新世代的親子溝通藝術// 青春期,總令人摸不著頭腦。 Netflix熱播劇《 混沌少年時》講述一個少年因涉嫌兇案被捕的故事,但它不是一般的查案懸疑劇,而是帶我們走進青少年那充滿迷霧的內心世界。作為家長,你有沒有試過望著自己的孩子,滿腦子問號:「佢到底諗緊乜?」 「我真係唔明佢想點!」——青春期的「混沌」是什麼? 每個大人都經歷過青春期,但為什麼一到下一代,就好像很難理解?其實,青春期的「混沌」不是亂七八糟,而是青少年在尋找自我、探索世界的過程。他們會迷茫、矛盾,甚至連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這不是壞事,而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只是現在的孩子,活在資訊爆炸和多元文化的年代,他們面對的選擇和挑戰比以往的年代多更多,難免讓親子溝通變得更複雜。 「網絡嘅事,我真係唔太識…」——走進孩子的網絡世界 網絡對青少年來說,既是學習和交友的空間,也藏著不少陷阱:資訊泛濫、沉迷手機、甚至網絡欺凌,都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很多家長會說:「我唔識玩呢啲新科技!」重點不在於你要掌握最新潮流,而在於跟孩子建立互信,願意聆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在網上看到什麼、喜歡什麼。你可能覺得:「佢無學壞,留喺屋企玩手機、睇電腦就安全啦!」但上網的世界並不總是安全的,家長需要多加留意,引導孩子學會分辨資訊、保護自己。 「青春期好難溝通,佢大個就會明啦。」——放下「大人」的框框 很多家長覺得,青春期就是一場風暴,等孩子長大自然會「醒」。但這種想法可能讓你錯過陪伴孩子成長的機會。要跟青少年溝通,試著放下「我知點樣最好」的態度,去了解他們的困惑、壓力同夢想。或許他們的行為讓你摸不著頭腦,但多點耐心、用心聆聽,慢慢你會發現,他們需要的不是教訓,而是一個願意陪他們一起探索的同行者。 親子溝通從來不易,但只要願意走進孩子的「混沌」,用真心去理解他們的世界,即使在迷霧中,也可以找到連繫的路。 #網絡文化 #親子溝通 #社交媒體 #青少年 #資訊素養 #媒體素養

網上交友新浪潮:解構Thread交友文化,安全交友全攻略🔍
隨著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Threads作為2024年最受矚目的社交平台,正在重塑現代人的交友模式。這個由Meta推出的平台,以其獨特的互動方式和開放式的社群特性,為網上交友帶來新的可能性,同時也衍生出新的社交文化現象。 Threads平台的特殊之處在於其去中心化的社交模式。不同於傳統社交媒體的封閉朋友圈,Threads提供更開放的對話空間,使用者可以輕易地加入各種話題討論,並透過回覆串建立連結。平台特有的「轉發」和「引用」功能,更讓有趣的對話能夠快速傳播,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在Threads上,交友模式呈現出新的面貌。「如果…即沉」、創意自介、話題接龍等互動形式,都成為認識新朋友的契機。平台的演算法傾向推送互動率高的內容,這使得有趣的對話更容易獲得關注,也讓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相遇。然而,正是這種開放和快速傳播的特性,也為使用者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憂。 在身份驗證方面,Threads雖然與Instagram帳號連結,提供了初步的身份確認,但仍需要使用者保持警惕。建議在深入交流前,先查證對方的社交足跡,包括檢視發文歷史、互動模式和共同關注者。特別要留意那些突然熱絡搭訕,或是帳號行為模式異常的用戶。 平台安全意識的建立至關重要。Threads提供多項隱私設定功能,使用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工具,包括設置誰可以回覆你的貼文、誰可以提及你,以及如何管理封鎖清單等。同時,切記保持交流在平台範圍內,直到建立足夠的信任基礎。 當考慮進行線下見面時,更要格外謹慎。即使已經在Threads上建立了良好的互動,實體見面仍然需要做足安全準備。選擇人多的公共場所、預先告知親友、保持位置分享等基本措施都不可少。第一次見面建議以簡短的咖啡約會為主,避免規劃過於私密或時間過長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Thread的即時性和開放性雖然促進了社交連結,但也可能帶來過度分享的風險。在分享個人經歷和觀點時,應該謹慎考慮資訊的敏感度,避免過度暴露個人隱私。同時,也要留意平台上流傳的各種社交詐騙手法,提高警覺性。 網上交友平台的演進為現代人帶來更多結識良緣的機會,但安全永遠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透過了解平台特性、建立安全意識、謹慎互動,我們才能在享受社交樂趣的同時,確保自身安全。讓我們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網上交友環境。 #Thread社群文化 #網路交友安全 #社交媒體 #網上交友 #安全意識 #媒體素養

速食時代的代價:倍速觀看、懶人包真的讓我們更有效率嗎?
現代人追求快速和效率,就連觀看影片、吸收資訊都要「加速」!不論是2倍速觀看影片,還是用3分鐘懶人包了解大小事,都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有想過這種「速食式」吸收資訊的習慣,可能正在悄悄影響我們的大腦和生活質素嗎? ㊙追求高TP值的速食文化 日本年輕人最近瘋狂追求高「TP值」(Time Performance時效比),就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這股風潮已經從工作效率延伸到娛樂生活,但這真的是好事嗎? 五大隱藏危機: 1️⃣ 耐性盡失,快餐式思維♂️ 天天使用倍速看影片的話,大腦習慣了在短時間內接收資訊,慢慢失去耐性,看正常速度的影片都覺得太慢,更別說要沉下心來閱讀長文章,對很多事情都要即時滿足。 2️⃣ 精神緊繃,壓力上升 研究發現,長期觀看1.5倍速以上的影片會令人產生焦慮或感到疲憊。大腦在高速運轉下,容易產生精神壓力。 3️⃣ 記憶力下降,速度與遺忘成正比 加利福尼亞大學最新研究指出,2.5倍速觀看比正常速度,記憶力竟然下降6%!播放速度越快,使我們越難記下內容。 4️⃣ 思考變淺,失去深度思考能力 懶人包雖然方便,但過度簡化往往失去重要細節,缺乏對議題的深入探討及多角度分析,可能使人習慣「點到即止」。長期依賴會讓我們失去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5️⃣ 資訊失真,容易被誤導❌ 過度依賴他人整理的資訊,內容可能因發佈者立場或取態出現偏頗,容易受制於別人的觀點和立場,甚至誤信錯誤資訊。 三大應對方法: 1.漸進式調整速度 * 從1.25倍速開始適應 * 重要內容堅持原速觀看 * 每天預留時段練習專注閱讀 2.建立健康的資訊食譜 * 設定固定時間接收新聞 * 主動尋找權威資訊來源 * 培養閱讀長文的習慣 3.實踐深度學習法 * 觀看後寫下重點筆記 * 與朋友討論交流想法 * 定期回顧並整理所學 #數碼排毒 #深度學習 #專注力提升 #資訊素養 #數碼健康 #預防沉迷網絡

官方集運SMS未必可信? 小心新式詐騙陷阱!
近日多位市民收到聲稱來自集運或物流公司的短訊,指貨物出現異常狀態。這些短訊附有連結,點擊後會自動轉到偽冒網站,要求輸入個人資料及信用卡號碼。許多受害人因發送短訊(SMS)的號碼與平日使用的集運公司號碼相同,便信以為真,填寫資料後遭騙徒盜用信用卡。 這其實是最新的「偽基站」詐欺手法!騙徒透過非法無線電干擾器(即「偽基站」),攔截官方集運短訊內容,假冒集運公司傳送詐欺訊息,而短訊內的連結往往是釣魚網站。 要提防「偽基站」騙案,你可以採取以下防範措施: 警惕以#字開頭的短訊 騙徒不僅攔截物流公司的短訊號碼,還會使用以#字開頭的號碼混淆視聽,使市民誤以為發訊人是官方公司。一般情況下,正常發訊者會顯示電話號碼,而非特殊符號如#號。 核實自己的購物狀況 檢查自己最近是否有網購或使用物流服務。若無相關活動,應提高警覺;即使有使用集運服務,也應仔細檢視訊息內容,留意該公司平常是否會發送含連結的訊息,避免輕易點擊可疑連結。 留意手機接收訊號變化 若手機短時間內接收訊號突然變為2G,此期間接收的短訊需格外謹慎,因為騙徒常利用此情況,透過非法無線電干擾器發送釣魚訊息。 定期了解最新防騙資訊 警方會定期分享常見科技騙案,市民應透過可靠網站或官方新聞渠道獲取相關資訊,提高警覺性,降低被騙風險。 隨著科技發展,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且日益精密。作為市民,我們必須持續提升媒體素養和防騙意識,學會辨別可疑訊息的特徵。保持警惕、定期了解最新騙術資訊,並時刻保護個人資料安全,才能有效防範各類詐騙陷阱。切記,任何要求急切提供個人或財務資料的訊息,都值得我們三思而行。 #媒體素養 #偽基站 #網絡騙案 #資訊素養 #媒體素養教育網 #虛假資訊 #網絡詐欺

數碼排毒7️⃣ 日挑戰 重建自主生活
數碼工具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帶來便利與效率。但是,過度依賴手機和電腦卻容易導致沉溺,帶來生活壓力和人際問題。大家是時候來一場數碼排毒,進行7日挑戰,逐步減少對數碼工具的依賴,重拾生活主導權! . 7️⃣ 日數碼排毒計劃 第1️⃣天:減少25%使用時間 ⏳ 檢視昨日的手機和電腦螢幕使用時間,目標將今天的數字比昨天減少25%。 第2️⃣天:吃飯時不使用手機 🍽️ 若平日習慣以「手機送飯」,今天用餐時請將手機放在一旁,好好享受進食時光,仔細品嚐食物的味道,或與他人交流互動。 第3️⃣天:睡前停用數碼產品 🌙 晚上一直看手機會影響睡眠品質。今天睡前一小時不使用任何數碼產品,可選擇看一會書、寫日記、練習瑜伽或聽輕柔音樂,助你放鬆心情入睡。 第4️⃣天:過濾訂閱專頁 🔍 重新審視你在社交媒體上追蹤的專頁和資訊來源,看看哪些資訊給你帶來正面影響,或佔據了你的精力或破壞心情,再決定是否繼續訂閱。 第5️⃣天:社交媒體斷捨離🚫 今天嘗試不登錄任何社交媒體,將時間用在現實社交活動中,主動關心身邊的人。 第6️⃣天:尋找替代消閒活動 🎨 尋找數碼世界以外的娛樂消閒活動,例如閱讀、繪畫、做手工或遠足,減少對數碼產品的依賴。 第7️⃣天:全日數碼排毒 🌐 經過前六天的練習,終極挑戰是一整天不使用任何數碼產品(或只在必要時使用)。每當忍不住想破戒,便嘗試以其他喜歡的替代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 進行數碼排毒挑戰的過程中雖然會不太習慣,但是大家可由簡單任務做起,適當使用數碼工具,提升個人生活品質。 .+..+.+..+.+..+.+..+.+..+. 由香港賽馬會「FiNet世代計劃」資助 #數碼排毒 #DigitalDetox #數碼健康 #DigitalWellness #FiNet #FiNetMindProgramme #香港賽馬會 #HongKongJockeyClub #HKJC #好治癒 #WholeWellness #HKFYG #青協

誰偷走了我的專注力? 告別數碼分心6️⃣ 大貼士
身處數碼時代,你有否感到注意力像被磁鐵般被吸走,一會兒查看手機新訊息,一會兒打開遊戲做任務,令學習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以下6個實用建議,助你告別數碼分心,重拾專注力! 1️⃣ 設立明確使用目標 每次使用數碼產品,先確定明確目標,列出這次要完成的任務,全心投入直至完成。例如「未來一小時專注搜尋歷史科資料和整理大綱」,避免無意識地瀏覽不相關的內容。 . 2️⃣ 關閉通知提示 在需要高度集中的時段開啟勿擾模式,關閉電腦和手機程式非必要的通知,尤其是社交媒體、即時通訊、即時新聞和遊戲等類別,避免自己每收到訊息便分心一次,可以投入於手上的任務。 . 3️⃣ 限制使用時間⏰ 利用設備內置功能,設定每個程式的使用時限(例如40分鐘),達到限制時便會發出通知,協助你規劃時間。 . 4️⃣ 善用專注程式 若自問定力不足,不妨下載一些手機程式,以遊戲的方式推動你保持專注,例如放下手機的時間愈長,在遊戲程式內的栽種的植物便愈茂盛。 . 5️⃣ 適時休息停頓 預留休息時間對維持專注力十分重要,「番茄時鐘工作法」以「專注25分鐘」及「休息5分鐘」為一個循環,設置計時器提醒自己何時深度專注,何時放鬆充電,讓你在最佳狀態下投入任務。 . 6️⃣ 進行專注力練習 ♀️ 平日多進行一些需要專注的活動,例如正念呼吸、拼圖、填色及球類運動等,以鍛鍊耐性和延長專注力。 希望大家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注方法,在資訊繁多的數碼世界中保持行動力! .+..+.+..+.+..+.+..+.+..+. 由香港賽馬會「FiNet世代計劃」資助 #專注力 #時間管理 #番茄工作法 #提升效率 #數碼健康 #DigitalWellness #FiNet #FiNetMindProgramme #香港賽馬會 #HongKongJockeyClub #HKJC #好治癒 #WholeWellness #HKFYG #青協

不想視野思維受到局限? 🌐參考4個打破網絡同溫層技巧
因為網上演算法的流行,我們會不斷接收過去曾經追蹤或互動過的內容,逐漸形成「過濾氣泡」及「網絡同溫層」,難以看到與自己興趣不符或觀點不合的資訊。雖然留在網絡同溫層中比較舒適自在,卻容易令自己的視野和思維受到局限。以下幾個簡單提醒,有助大家打破網絡同溫層,建立多元觀點。 1️⃣ 敢於關注不同聲音 🔊 同溫層一起「圍爐」固然溫暖,仍可試試走出舒適圈,關注一些立場與你不同的人或媒體。即使你未必同意他們的看法,但這樣做有助理解多元觀點和論據,讓你在不同議題上作出更全面客觀的判斷。 2️⃣ 擴闊興趣和探索主題📚 打破同溫層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擴闊你的興趣層面。如果你平時只關注科技消息,不妨主動探索藝術、文學或歷史類的主題,透過發掘不同領域的知識,有助豐富你的世界觀。 3️⃣ 選擇多元資訊來源 📰 依賴單一資訊來源很容易陷入偏見。作為精明的網上使用者,你可以嘗試從多個不同來源獲取資訊,例如不同的新聞網站、專業期刊或評論媒體,以獲得更全面和準確的訊息。無論這些資訊平台的角度和你的價值觀是否相近,都要理性分析其依據和可信性。 4️⃣ 減少演算法影響 👣 雖然在網絡世界難以避免演算法的介入,你仍可盡量主導接收資訊的模式。例如你可以主動搜尋不同主題的資訊,避免完全依賴演算法的推薦。你亦可以使用無痕模式搜索資料、小心管理網絡足跡、定期清除網站cookies和瀏覽記錄,別輕易在網上公開年齡喜好等個人資料。 .+..+.+..+.+..+.+..+.+..+. 由香港賽馬會「FiNet世代計劃」資助 #網絡同溫層 #EchoChamber #多元思維 #擴闊視野 #數碼健康 #DigitalWellness # FiNet #FiNetMindProgramme #香港賽馬會 #HongKongJockeyClub #HKJC #好治癒 #WholeWellness #HKFYG #青協

從FOMO至JOMO 緩解對網絡的「錯失恐懼」
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是許多現代人的日常:害怕錯誤熱門話題而無法放下手機、焦慮地比較自己與他人的生活……要緩解錯失恐懼,你可以嘗試擁抱 JOMO(Joy of Missing Out),亦即「錯過的喜悅」。JOMO鼓勵人們專注於自我需求、享受當下生活、不必盲目追求社交媒體上的稱讚或沉迷網絡資訊。 以下是幾個從FOMO走向JOMO的建議: 1️⃣尋找問題所在 主動回顧自己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想想自己為何要過分關注其他人的生活狀況,而害怕錯過的資訊又是否值得花費時間追蹤。如果是因為寂寞無聊,就應該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和生活重心,不要沉迷瀏覽網絡資訊。 2️⃣ 決定生活優次 確定生活中對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實現人生目標。例如當你將健康、家庭和學業放在首位,就不應因追蹤社交平台上的更新而廢寢忘餐。 3️⃣ 感受當下美好 ♂️ 嘗試投入享受當下,與身邊的人真實互動,例如聚會時關掉手機,專心與別人交流。平時多密切關注自己的呼吸和感受,注重體驗。 4️⃣ 培養多元興趣 ♀️ 尋找上網以外的興趣,像閱讀、運動、做手工或玩樂器,全身投入在真正熱愛的活動裡。 5️⃣ 適時抽離網絡 每天抽出固定時間,例如用餐時間和睡前一小時,暫時遠離網絡世界,減少對數碼媒體的依賴。 .+..+.+..+.+..+.+..+.+..+. 由香港賽馬會「FiNet世代計劃」資助 #FOMO #JOMO #數碼排毒 #焦慮 #MentalHealth #數碼健康 #DigitalWellness #FiNet #FiNetMindProgramme #香港賽馬會 #HongKongJockeyClub #HKJC #好治癒 #WholeWellness #HKFYG #青協

培養網絡抗逆力️ 面對網上攻擊自處之道
. 現代人經常透過網絡分享意見和生活點滴,可是部分人缺乏同理心,在網上隨意抨擊與欺凌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假如不幸面對網絡攻擊,可參考以下應對策略,提升網絡抗逆力! 1️⃣ 正視感受:接納內在情緒反應 ❤️ 在網絡世界中受到攻擊,可能會感到難過、委屈、憤怒、難堪、無助或擔憂等。面臨衝擊事件,出現複雜的情緒感受屬人之常情,不需要刻意壓抑。此時該做的是覺察與接納心情起伏,並對信任的人傾訴,為情緒找出口。 . 2️⃣ 處之泰然:保持冷靜與幽默感 遭遇不合理的批評和攻擊時,有時會衝動地想反擊報復。與其以暴易暴,不如嘗試用冷靜或幽默態度回應,不但能緩解壓力、展現氣度,還能讓對方意識到他們的攻擊無法影響到你。當然,有時確實很難忽視那些惡意的聲音,假如無法豁達也沒關係。最重要是不以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避免自暴自棄,努力過好每一天。 . 3️⃣ 討回公道:正當途徑解決問題 若網絡攻擊影響到你的聲譽、權益或日常生活,可考慮透過正規途徑進行申訴,先搜集相關證據,如截圖、對話記錄、時間線等,再向相關平台舉報或投訴肇事者。如事態嚴重及證據充足,更可循法律途徑追討責任,還自己一個公道。 . 4️⃣ 暫離網絡:營造身心喘息空間 ♂️ 如果時刻在意別人批評的聲音,會令人持續困擾。遇到網絡欺凌時,可暫時離開網絡,給自己喘息的空間。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如閱讀、運動或與好友聚會,讓心情平復下來吧! .+..+.+..+.+..+.+..+.+..+. 由香港賽馬會「FiNet世代計劃」資助 #網絡欺凌 #CyberBullying #MentalHealth #SelfCare #DigitalWellness #FiNet #FiNetMindProgramme #香港賽馬會 #HongKongJockeyClub #HKJC #好治癒 #WholeWellness #HKFYG #青協
最新消息
2025–26 全新【新媒體教育到校服務】正式推出
香港青年協會全健空間(九龍)誠意推介2025–2026年度《新媒體與資訊素養到校服務》,以全方位支援學校在快速變化的數碼時代中,推動學生、教師及家長的資訊素養、媒體應對能力及身心健康發展。 本服務涵蓋多元主題,貼合當前最新教育需要: 資訊素養教育 網絡理財教育 生涯規劃與個人成長 全人健康與網絡平衡生活 全面支援學校發展 我們提供度身訂造的校本工作坊、體驗活動、家長講座、教師培訓及跨科融合教學建議 […]
【FiNet世代計劃 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培訓工作坊】「裝備青年未來技能的實務策略:從網財健康到AI職涯規劃」
【FiNet世代計劃 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培訓工作坊】 「裝備青年未來技能的實務策略:從網財健康到AI職涯規劃」 數碼時代和AI浪潮下,如何引導青少年建立健康網絡使用習慣,並掌握職場關鍵AI技能?立即報名參加由香港青年協會「FiNet 世代計劃*」推出的「數碼素養教育工作者培訓工作坊」! ✨ 由臨床心理學家、AI業界領袖和資深前線社工主講,為前線教育者和青年工作者帶來理論 […]
【FiNet 世代計劃家長講座 :「解碼新世代:親子同行數碼世界」👣️】
【FiNet 世代計劃家長講座 : 「解碼新世代:親子同行數碼世界」👣️】 子女手機不離手、遊戲課金無節制、網絡術語聽不明白😧? 是否覺得與子女的距離越來越遠,彷彿處身不同的世界? 由香港青年協會「FiNet 世代計劃*」推出的「解碼新世代:親子同行數碼世界」家長講座,協助家長了解新世代的網絡生態📈。導師將介紹網絡消費的常見模式與陷阱& […]
2024-2025學年FiNet世代計劃
香港青年協會 全健空間 (九龍) 將於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推行新一年的「FiNet世代計劃」,承蒙香港賽馬會贊助,計劃旨在培養學生的數碼理財素養和提升網絡健康意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網絡素養和正確的理財觀念,以裝備學生應對數碼時代的挑戰,助他們規劃未來。 24/25學年的「FiNet世代計劃」現正接受報名,如欲參與,請於 2024年 9月 13 日(五)或之前將確認參與回條電郵wmc@h […]
青協 X HKACE 全球媒體與資訊素養週2024
青協 X HKACE 全球媒體與資訊素養週2024 「人工智能•SEE•思師」 香港青年協會過往一直致力推廣媒體與資訊教育,以及響應「全球媒體與資訊素養週」。本年度素養週主題為「資訊的新數位前沿:面向公共利益訊息的媒體與資訊素養」,探討生成式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以及新一代數位內容創作者對生產和傳播公共利益訊息的變革性影響,同時強調其機會與風險。 青協今年有幸與香港電腦教育學會(HKACE) 攜手推 […]
FiNet 世代計劃 FiNet Mind Programme
FiNet 世代計劃 FiNet Mind Programme 承蒙香港賽馬會贊助,香港青年協會將推行為期一年的「FiNet 世代計劃」,培養青少年的「未來技能」發展,鞏固他們的網絡素養及建構正確的理財觀念,並協助青少年學習善用網絡資源及規劃未來。 FiNet世代計劃現正接受報名,如學校有意參與計劃,請按以下連結下載計劃簡介及參與回條,並於2023年9月11日(星期一)前傳真至34223165 或 […]
媒體素養校園嘉許計劃 2023
媒體素養校園嘉許計劃 2023 承蒙優質教育基金贊助,香港青年協會於2021-2023年推行為期三年的「Project MAIL 媒體及人工智能素養拓展計劃」,支援全港約35間中學於校內推廣媒體素養。為表揚積極推動媒體素養之中小學,香港青年協會將舉辦第一屆媒體素養校園嘉許禮,鼓勵中小學繼續在校宣揚健康及妥善使用互聯網的訊息。歡迎全港所有中學及小學報名參與。有關計劃詳情如下: 對象:全 […]
Net Me Be _ 數碼健康展 暨 素養校園短片比賽嘉許禮
Net Me Be _ 數碼健康展 暨 素養校園短片比賽嘉許禮 為嘉許素養校園短片比賽的參加者,以及提升公眾的數碼素養,鼓勵學習平衡線上及線下生活,香港青年協會將舉辦 Net Me Be __ 數碼健康展 暨 素養校園短片比賽嘉許禮,活動詳情如下: 日期:2023年5月7日 (星期日) 時間:早上10:00-晚上6:00 地點:中環街市中庭 (GF Oasis) * 有關中環街市位置及交通指引,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