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下的新產物:讓人工智能陪伴自己,「AI伴侶」還是「AI絆侶」?

數碼時代下的新產物:讓人工智能陪伴自己,「AI伴侶」還是「AI絆侶」?

科幻劇集《黑鏡》有一集超經典的單元叫〈馬上回來 BE RIGHT BACK〉,講的是女主角Martha因為太想念過世的男友Ash,在朋友推薦下使用了一個超神奇的新科技。這項技術能夠通過社交媒體和各種數據,重建已故者的數位分身,讓使用者可以跟他們聊天互動,就像他們還在人世一樣。

以前看這種劇情還覺得「那只是電影劇情吧」,但隨著AI技術急速進步,科幻正在變成現實!現在各種AI聊天軟件,你只要輸入幾行角色設定,就能立刻創造出心靈導師、虛擬朋友,甚至是完全客製化的「A.I. 伴侶」。那麼,這些A.I. 伴侶到底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

A.I. 伴侶的魅力

(一)24/7隨叫隨到的情感支持 ❤️

AI不用睡覺、不會累,可以隨時回應你的訊息,讓你隨時隨地都有人聊天。無論是凌晨三點的崩潰大哭,還是放學後想找人傾訴,它們都會立刻回覆你。最棒的是,AI不會嫌你煩,也不會批評你的想法或情緒,讓你能夠超自在地表達內心世界,並得到即時的鼓勵和安慰

(二)「重現」逝去的人 ⚰️

南韓科技公司DeepBrain AI推出了一項驚人的「虛擬人」技術。他們聲稱只要輸入大量數據,AI就能重現死者生前的回憶、外表,甚至是說話方式。這樣一來,想念逝去親人的人就能與這個「數位分身」對話,彷彿他們還在身邊一樣。

看似美好的背後…

雖然AI科技能夠創造出超像真人的角色,跟我們聊天甚至深入交流,但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真正溝通」嗎?那些看似用心的一字一句,背後真的有情感嗎?

A.I. 伴侶的缺點

(一)無法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 ❣️

就算AI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很難過」或「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這些回應看起來很有同理心,但實際上,AI的對話只是基於演算法和大量數據的訓練結果。系統只是辨識你的文字,然後給出最適合的回應,而不是真正感受到你的情緒。就像是背台詞的演員,而不是真心的朋友。

(二)小心過度依賴 👫🏾

如果習慣了什麼事都跟AI傾訴,可能會漸漸產生依賴,減少與真人互動的機會和意願。與真人相處可能會有摩擦、爭執或誤解,但這些都是人際關係的自然部分。AI總是給出完美回應,如果太習慣這種互動模式,反而可能讓我們在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人際關係時感到不知所措。

(三)資料安全有隱憂  🚫

目前AI平台對用戶數據的使用和保存還缺乏明確的法律監管。你和AI的私密對話可能被公司讀取或儲存,一旦公司保安出問題,你的個人秘密就可能被駭客竊取。想像一下,你跟AI分享的心事、煩惱甚至是個人資料,都可能有被外洩的風險!

聰明使用AI,平衡虛擬與現實

在這個AI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既不需要完全拒絕這項新科技,也不應該毫無保留地依賴它。以下是幾個讓AI成為你生活助手,而非絆腳石的小貼士:

✅1)遵守AI使用智慧法則 ⚖️

把AI當作生活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情感的唯一出口。每天設定使用時間,避免沉迷。如要使用的話,避免向AI透露太多個人資料,如全名、住址、學校名稱等敏感資訊。

✅2)先關注心理健康 💖

尋求專業協助:如果感到長期情緒低落或焦慮,與其只跟AI傾訴,不如勇敢向專業心理諮詢師或信任的成人求助。你亦可透過運動、冥想等方式,學習自我調節情緒,提升精神健康。

AI可以是我們的好助手,但永遠無法取代真實的人際連結。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別忘了真正的情感交流需要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理解。無論未來AI如何進步,人類情感的獨特性和溫度,都是無法被複製的珍貴寶藏。畢竟,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從來都不是與螢幕對話,而是與真實的人一起創造的點點滴滴。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