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疫情列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多國封城封關,盡力遏制疫情擴散。然而,疫情嚴峻同時引發信息混亂的風波,例如泰國的入境隔離政策一度不清晰,打亂數以萬計旅客的行程計劃。面對疫情資訊,我們可善用資訊與媒體素養,分析及整理資料,避免陷入混亂與恐慌的處境。
■ 資訊混亂 民心難定難抗疫
自新冠肺炎擴散以來,市民接收大量消息,難免感到資訊混亂。疫情爆發初期,本港的確診個案及家居檢疫者的資訊未算清晰齊全,並不方便市民了解疫情資訊。後來,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製作疫情資訊網站公布最新情况,才更便利市民掌握資訊。
內地官方曾強調疫情「可防可控」,但另一邊廂,網上的疫情資訊排山倒海,強調病毒的散播風險,資訊真假難辨別。過去一段日子,本港市民既要張羅防疫物資,又要擔心染病,時時憂慮疫情爆發,錯失疫情資訊,情緒非常緊繃。致命的疫症威脅健康,混亂的資訊則傷害人心。除了積極的政策及措施支援外,疫情資訊必須即時、整全、準確、透明和流通,才能有效抗疫。在政策透明及充分的公眾知情權下,民心安定就能齊心抗疫。
■ 網民自製實時資料庫 展現媒體素養
面對海量的疫情資訊,有香港人發揮監察政府的作用,觀察到信息公布有混亂及不清晰的情况,亦有網民運用新媒體向公眾交代疫情資訊,並給予各類防疫建議。例如有網民製作實時資料庫,整合政府「資料一線通」的數據,除了提供疫情相關新聞外,更羅列中港出入境數據、感染類型統計、地區分佈等資訊,方便市民一站式查閱。網上關於戴口罩、保持個人及家居衛生、使用防疫用品的影片和知識圖鑑更是百花齊放,令不少人提高衛生意識,協助港人防範疫情。
面對病毒肆虐、政策多變、資訊混亂,網民善用資訊和數據素養,蒐集及整理數據,創建平台分享防疫資訊,共同排難解困,正是展現媒體素養的好例子。誠然,網絡世代衍生公民參與,我們需要掌握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持有正面的價值觀,為個人及社會創造具建設性的媒體資訊。
◆ 你fact check咗未?
˙ 越南即將禁止米出口,大家快儲定糧!為疫情祈禱。
˙ 星期日將會有一股寒流從北方visit香港,而寒流所經區域必定會把肺炎帶往南方……
˙ 政府就快封關,到時無廁紙入口,大家買多少少!
˙ 唔夠口罩?口罩隔水蒸10分鐘,可以重用。
疫情期間,相信大家都深深感受到假消息的「威力」,一段來歷不明的短訊,可以導致超市的廁紙貨架空空如也。假消息發放者常用「已fact check」、「一手」、「可靠消息」等字眼誤導他人,令接收者恐慌地作出錯誤的行為。
什麼信息才是可靠呢?事實查核指針對非虛構作品中聲稱是事實的內容,確認其為真實及正確。新媒體時代中,人人都是資訊的創建者,發布資訊前應查核事實。要打破謠言,我們可以循以下步驟查核資訊。
第一式:先分類、後分辨
這些信息屬於群組轉載,內含個人見解,甚至呼籲大家「儲糧」。須留意內容未必全屬事實,事關重大,宜尋找信息出處求證。
第二式:來源!來源!來源!
內文沒有標明出處,只能從「為疫情祈禱」推斷可能是教徒散播的信息,但究竟是來自基督教、天主教還是其他宗教,則無從判斷。信息來源不明,可信度成疑。
第三式:追尋證據
在網上搜尋「寒流帶來肺炎病毒」,查證說法有沒有權威、例子或科學根據。可留意本地媒體報道,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已澄清,「冷鋒將病毒帶到香港」欠科學基礎根據。
第四式:Reject(拒絕)、Remove(移除)、Report(舉報)
我們要拒絕失實資訊,不要轉發。若收到朋友轉發,應向他們解釋及澄清,提醒他們刪除及收回信息,亦鼓勵大家檢舉假資訊,避免社會再次陷入恐慌。
假消息、假新聞並不是今天才出現,亦不只在今天出現,培養事實查核的意識及能力,減低誤信謠言的可能,可避免陷入混亂與恐慌的處境。
◆ 媒體素養x自主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