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盛世 即時就是一切?

直播盛世 即時就是一切?

■現象分析

「網絡直播」一詞相信你和我都不會陌生,因為網絡直播躍升成為未來的主要網絡活動,有賴智慧手機及4G網絡的普及,網民可以隨時以手機觀看即時影音,大大加速了網絡直播的發展,包括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直播自己的生活與朋友分享、觀看直播主獻歌獻技、打賞直播主等均是參與直播的方式。截至2018年6月,中國內地的網絡直播市場規模已達400億,用戶人數已達4.5億,佔中國人口三分一之多,用戶群主要以35歲或以下為主。由此可見,網絡直播文化已深入年青網民的生活。

網絡直播的盛行與其「即時性」及「互動性」息息相關,令觀眾逐步上癮,難以自拔,造成網絡直播的巨大需求。「即時性」馬上滿足觀眾的求知慾,每次即時的內容及獨性的內容,使觀眾不能錯過每次直播,慢慢養成觀看習慣。「互動性」使直播主與觀眾交流的真實感提升,直播主根據觀眾的需求做出回應,其內容由觀眾與直播主的互動創作,產生獨特性和專屬感。

一方面是網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直播主希望吸引他人關注及從打賞中獲益,將會推陳出新,製造引起話題的內容。在直播主及觀眾的互相供求下,直播主正中了普普藝術教父Andy Warhol的預言–「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然而舉世可見的15分鐘,足夠讓人作善事獲得讚賞,亦足夠讓人陷入隱藏的危機,遺下難以磨滅的惡名。

危機一:嘩眾取寵

直播主為求打賞、觀看率及受歡迎的虛榮,甚至以身犯險,不惜傷害自己或違法的行為製造內容及話題性,以吸引觀眾。嘩眾取寵的內容甚為猖獗,包括死亡直播、吸毒直播、犯罪過程直播等。此等違法內容不單損害當事人的聲譽,更可令直播主及助手背負刑責。以四川一名28歲的男子為例,今年二月他為了衝人氣,竟然亳無安全裝備下直播跳河,最終不幸溺斃。直播主賠上性命,助手則因為事件而要賠償金錢。

危機二:即時播出,難以監管

「即時性」為直播的一大特色,聲音、畫面內容均實時直播到世界各地,媒體平台難以監控。以紐西蘭三月發生的嚴重槍擊事件為例,槍手在臉書直播犯案過程長達17分鐘,使其信奉的極端思想在網絡上散播。雖然臉書在警方的要求下刪除槍手的帳戶及視頻,但其視頻內容己被多方複製,在網絡上持續流傳,此舉令思想廣泛散播。

危機三:習慣以消費換關係

不少用戶在觀看直播時,會給主播送虛擬禮物,以搏取對方歡心及關注。長時間會令人習慣以消費換取關係,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淪為可供買賣的商品。以山東19歲少年為例,他假扮公司總裁,五日內花光父母21萬元儲蓄打賞予女主播,只為與其維持「戀人關係」。由此可見,打賞文化破壞青少年建立健康的價值觀,誤以為金錢可以購買感情。

■網絡詞彙 : 網紅經濟

網絡生活上,我們總會看過不少「網紅」,在香港則稱為關鍵意見領導者(KOL),有打機的、有化妝的、有開箱的等等。為甚麼網絡有這麼多「紅人」,「網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取得網民的歡迎與擁護呢? 「網紅」的誕生源自youtube分成計劃,2007年YouTube推出影片廣告分成計畫:「百分之四十五的收入歸YouTube平台所有,百分之五十五的收入歸視頻內容創作者。」此舉大大激發了網路內容製造者的熱情,「網紅」開始大量出現。初期,網紅是透過經營社交媒體頻道和專頁,以創意和才藝吸引觀眾,與短片平台分成廣告收入。受歡迎的「網紅」凝聚大量「粉絲」,而更具驚人的吸金能力,以瑞典藉「網紅」PewDiePie為例,他製作拍攝遊戲遊玩影片與評論影片的頻道,訂閱數高達8千9百萬,是Youtube 最高訂閱數的頻道。根據福布斯的資料,2017 年PewDiePie的收入1200萬美元。「網紅」吸引用戶注意,把粉絲變消費者,透過打賞、廣告及銷售產品而取得收入。「網紅」模式看似潛力無限,吸引不少人加入「網紅淘金熱」,結合培訓服務、廣告及電商形式「網紅經濟」。

「網紅經濟」是指在社交平台通過大量聚集社會關注度,形成龐大的粉絲,從而與製定營銷策略,並圍繞網紅衍生各種產品及服務,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紅產業鏈條的一種新經濟模式。「網紅經濟」規模有多大?在中國,根據艾瑞諮詢與新浪微博在2018年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5月,中國網紅粉絲總人數達到5.88億人,2018年網紅經濟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直播平台公司已多達300多間。無可否認,「網紅經濟」極具經濟效益,成為新經濟的重要部分,從中衍生出來的如直播程式、網紅訓練學院、廣告公司亦為社會帶來不少的就業機會,甚至成為中國青年理想的職業。

要成為火紅的「網紅」就要累積粉絲,網紅們都希望突圍而出,甚至走向極端。部分網紅透過直播方式,規避直播平台的內容監管,發放低俗、色情或淫褻等,發放價值觀偏差的訊息,藉以嘩眾取寵。2015年台灣的直播應用程式「17」,便因用家直播自慰、吸毒、性行為畫面的色情猥褻內容,被IOS及Andriod強制下架。雖然,網紅現象為社會帶來龐大的經濟,但社會都期望網紅肩負道德責任,發放具建設性及正面的訊息,而我們作為內容消費者,則為有責任為網絡資訊把關,拒絕接收及檢舉不良訊息,阻止劣質網紅滋生,荼毒網民。

■媒體素養:USER 四步看直播行為

隨著網絡直播的潮流興起,不少人更是將其視作一條名利雙收的捷徑。然而,隨着網絡直播競爭愈來愈大,要在云云直播中突圍而出、超群出眾,就要費煞思量,經一番努力了。但有些人為了吸引觀眾注意和獲得打賞,在直播中鋌而走險有人直播跳河喝酒傷害身體的行為,有人直播脫衣跳舞賣弄性感,有人直播分享吸毒後感覺,各出奇招,違反法律或勿視道德標準。網絡主播為吸引收視而傷害自己的事件比比皆是,因直播而死亡的新聞更時有聽聞,雖然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和批評,但繼續拍攝和觀看這類標其立異直播的人依然有增無減。同時,亦有一群人為了和主播建立關係而傾家蕩產。到底網絡直播是促進資訊交流,滿足網民娛樂和人際需求,或是譁眾取寵賺錢賺收視的渠道,還是造成傷害的武器呢?面對網絡直播的潮流,我們可以運用以下媒體素養USER四步,包括搜尋、辨識、分析及使用資訊。USER分別代表問(Understand)、查(Search)、估(Evaluate)及回(Respond),藉探究式的問題,三思而后行,反思參與或觀看網絡直播的行為。

USER 四步

了解

(Understand)

  1. 誰在做網絡直播?
  2. 其目的及所傳達的信念是甚麼?
  3. 為什麼直播如此盛行?

追查

(Search)

  1. 網絡主播分享的內容是什麼?
  2. 他的行為乎合法律及道德嗎?
  3. 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評估

(Evaluate)

  1. 觀看網絡直播對個人成長有什麼影響?可從人際關係、經濟能力方面分析。

回應

(Respond)

  1. 我對直播內容的看法是怎樣?
  2. 我該如何回應網絡直播的內容。
  3. 我可怎樣網絡平台去對社會有正面影響?

以近日的新西蘭網路直播槍擊案為例,運用媒體素養USER四步分析其直播行為。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