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賞】Fact Check 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思考方式

【好文共賞】Fact Check 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思考方式

Fact Check 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思考方式

元朗襲擊事件前後,流言滿天飛,有的不幸成真(西鐵站襲擊市民),有的集體炒車(孕婦受傷),有的依然無從證實(黑幫阿嫂受波及)。

過去兩個月,整場修例風波產生了前所未見的海量資訊,比起 2014 年佔領運動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面對各類真真假假的文字、圖片,許多抗爭者早已清楚 fake news 的破壞力,fact check 一詞經常出現在連登、Facebook 的討論之中。然而,很多人卻是知其詞而不知其義,令 fact check 一字淪為口號,假消息卻繼續蔓延。

最常見的,莫過於貼出一段 whatsapp 轉發訊息的截圖,然後加上一句「已 fact check」,就當成事實四處通報。要知 fact check 背後,是客觀求證的精神。如果真的「已 fact check」,就應連同證據一起發佈。聲稱是警察心聲,就要先證明警員身份;說商場收舖落閘,就要提供照片佐證。只拋出一句「已 fact check」,其實和「信我就得唔好問咁多」毫無分別。

當然,甚麼證據可信,甚麼不可信,亦非黑白分明。有片有相,有時也可令人誤會。與此同時,強力部門步步進迫,也很擅長隱藏足跡,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可以輕易找到證據。我們能夠做的,是在思想上裝備自己,減低誤信流言的機會:

首先,我們必須學會追溯自己的思考過程。就拿孕婦事件為例,筆者在事發當晚也信了,但一晚過後,冷靜下來細想,卻發覺自己對此事的認知,只是來自幾張網上圖片,既未見到傳媒確認傷者身份,Facebook 上許多轉發的朋友之中,也無人身在現場。其他後續消息,甚麼醫護流出的 whatsapp 截圖等等,更是全無根據,一開始就不應接受。

認清決策流程,便可逐步求證。再度細看照片,才發覺該女士腹部的隆起並不明顯。追本溯源,乃是因為事主手掩小腹,腳部曲起,配以白裙上的陰影,才出現了大肚的「視覺效果」。加上先入為主的心態,筆者便相信了其「孕婦」描述。

見到資料中的疑點,就該尋求其他證據。事發之後,有沒有媒體查探到事主身份?(明報後來找到了。)有沒有事發時的影片,可以從事主的舉止確認其孕婦身份?最低限度,有沒有聲稱在場人士的進一步描述?

筆者找到了這段影片,然而,片段所提供的資料依然不夠明確――事主行動甚為緩慢,可以理解為懷孕所致,但亦未見有特別護著腹部,不似是孕婦遇襲時的反應。在沒有進一步證據的情況下,筆者只能將之歸類為「未能證實」。直至看到明報的報道,才證實為假消息。雖然筆者未有主動轉發此消息,但仍和討論過的朋友分享了該編報道,阻止假消息進一步擴散。

在求真精神中,最重要的其實是承認錯誤的勇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不犯錯,但面對如此多的資訊,邏輯思維偶爾鬆懈亦很平常。最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成為發放流言的幫兇。你不可能找到每一個轉發信息的市民,但至少可以修正自己造成的錯誤。我們更要認清思考過程中的弱點,不時警剔自己,防止重覆犯錯。

兩個月來的事態發展,令許多人身心俱疲。對每一件事情抽絲剝繭是很累人的事,但沒了事實的基礎,社會永遠不能復和。因此在守護制度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守護真相。

 

作者 : 顧秋田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貼

原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koochautin/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