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教育到校服務系列
(2020-2021學年)
目的
- 學生-培養明辨真偽、謹言慎行、自我保護、同理關愛、尊重私隱及誠信守法的價值觀,讓他們成為才德兼備的新媒體使用者
- 教師及家長-裝備他們培養青年人媒體素養的技巧
教育系列 | 題目 | 時間及人數 | |
---|---|---|---|
講座/ 工作坊 對象: 初中學生 高中學生 | 1. 媒體素養初體驗 ✰ 分析互聯網的特徵 ✰ 反思個人在互聯網的責任及操守 2. 明辨資訊真偽 ✰ 了解互聯網資訊特性 ✰ 學習分辨及析資訊的真偽 3. 網絡同溫層 ✰ 認識過瀘氣泡,即網站內容運算法針對個人化搜尋而提供篩選後內容的現象 ✰ 學習聆聽不同角度的意見及聲音,訓練獨立思考判斷 4. 自保有道 ✰ 了解個人資料在互聯網的潛在危機 ✰ 反思及提升保護個人私隱的意識 ✰ 學習網絡自保的方法 5. 網上言行風雲 ✰ 分析互聯網使用者言論及行為背後的態度目的 ✰ 學習以尊重及同理心的態度進行互聯網活動 | 6. 網絡身份 ✰ 學習互聯網形象的理論框架 ✰ 分析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身份及形象 7. 網絡「零」欺凌 ✰ 了解網絡欺凌的現況 ✰ 分析網絡行動的影響 8. 網絡創作 ✰ 認識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障 ✰ 思考二次創作與抄襲的關係 9. 交友全攻略 ✰ 了解網絡通訊的特性 ✰ 探索網路交友的潛在風險 10.法網無邊 ✰ 了解網絡罪行及相關律法 ✰ 反思法律背後的意義 | 講座人數:300人以下 工作坊人數:30人以下 時間:60分鐘 |
嘉賓互動 對象: 初中學生 高中學生 | 1. 網絡公益 ✰ 透過互動工作坊, 認識網絡公益運動如何形成 ✰ 思考如何透過網絡推動公益運動 | 2. 網絡創作人 ✰ 透過體驗工作坊, 學習如何通過新媒體表達及創作不同形式的創意作品 ✰ 如何創作引起他人共鳴及啟發性的作品 | 互動課人數: 300人以下 時間:60分鐘 |
互動劇場 對象: 初中學生 高中學生 | 1. 網絡公審事件簿 ✰ 透過戲劇體驗活動,認識網絡公審行為及被受害者的處境 ✰ 反思網絡公審能否維護道義 | 劇場人數: 300人以下 時間:60分鐘 |
|
家長講座 對象: 家長 | 1. 預防子女網絡危機 ✰ 透過分享及討論,了解網絡文化及新媒體生活的網絡危機,及提升家長自身的媒體素養,提升察覺各種網絡危機的敏銳度,藉此引導子女正向思考及預防網絡危機 2. 培育子女網絡素養 ✰ 透過事例和練習認識建立親子溝通及分享心法,認識基本素養內容及重要性,為家長提供教導子女正確使用互聯網的策略,以培養子女良好的媒體素養 3. 提升數碼親職教育 ✰ 透過分享及交流,為家長提供真實的網絡視野及資訊,明白網絡世界對孩子的影響,學習如何適當地關心和引導子女,調解親子網絡衝突 | 人數: 60人以下 時間: 60分鐘 |
|
教師培訓 對象: 教師 | 資訊及媒體素養教師培訓 ✰ 認識如何在校推廣媒體素養,藉由實際校本例子,分享及解構有效融入媒體素養於學科的要點及策略 ✰ 了解施行自攜裝置計劃(BYOD)的關注問題,及相關校政如何配合媒體素養的發展 ✰ 資訊及媒體素養資源共享,助教師同工培養學生素養能力 | 人數: 60人以下 時間: 90分鐘 |
備註
- 所有服務由本會註冊社工負責主講及帶領
- 可因應個別學校需要提供度身設計的服務
- 以上活動因應公共衛生情況,可轉為網上形式提供